编者按:山东作为九曲黄河入海地,勇担使命,全力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位于黄河尾闾的东营,正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近几年,东营市委、市政府扛起黄河入海口城市历史责任,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提出了“一园两带多廊道”的生态保护空间布局,拉开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蹚出了入海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对此,大众网·海报新闻特推出《黄河安澜·绿色发展看山东》系列报道,展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东营画卷。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孔祥茹 黄天阳 东营报道
万里黄河,在山东东营奔腾入海。河海相拥,孕育了神奇壮美的黄河三角洲。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目前,湿地保护率达到60.47%,黄河口海域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稳定增加,一级保护鸟类由2013年的12种增加到25种,鸟类总量达到371种。俯瞰黄河入海口,草木茂盛,万鸟翔集,生态和谐。
鸟类对环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被喻为检验生态环境的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明显改善,众多珍稀鸟类也被吸引而来,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强。如今,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级保护鸟类由2013年的12种增加到25种,鸟类总量达到371种,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4种,大天鹅、灰鹤等二级保护鸟类64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这里俨然成为了鸟儿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每年经这里迁徙过往的鸟类达到数百万只,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
俯瞰黄河入海口。杨廷奎 摄
3月2日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东方白鹳(无人机照片)。杨斌 摄
10月18日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白枕鹤。 杨斌 摄
2021年5月13日拍摄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无人机照片),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东营市垦利区防潮堤附近拍摄的鸟群。任小杰 摄
黄河入海口周边海滩因潮汐之力形成的潮汐树 杨斌 摄
这些“生命之树”形状各异,栩栩如生。杨斌 摄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两只丹顶鹤在水草间栖息。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里拍摄的大白鹭。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鸟儿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全球9条鸟类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2条线路经过黄河三角洲。新华网发(杨斌 摄)
绵延不绝的翅碱蓬把广袤的滩涂染成红色,成为秋季黄河口独特的风景。胡友文 摄
鸟儿在浅滩上停驻、觅食。新华网发(杨斌 摄)
鸟儿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 杨斌 摄
鸟儿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杨斌 摄
片片浅滩之上,一群群鸟儿掠过,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在水中游弋,生机盎然。新华网发(杨斌 摄)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翅碱蓬给滨海滩涂湿地铺上“红地毯”。杨斌 摄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南来北往的鸟类提供了理想的迁徙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拥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每年经这里迁徙过往的鸟类达到数百万只。杨斌 摄
通过统一调度黄河水得以再生的湿地(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摄
为给鸟类一个安稳舒适的家,保护区重点实施黑嘴鸥、东方白鹳、鹤类等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架起人工巢、建起繁殖岛。新华网发(杨斌 摄)
在山东东营市黄河入海口,黄河汇入渤海,黄色的河水与蓝色的海水相互交融,形成独特景观。张闻兵 李金镜 摄